世界经济结构的裂变、市场情绪和微观基础的变化、经济政策的叠加错配,以及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进一步的暴露,使得宏观经济核心指标在“稳中有变”中呈现“持续回缓”的态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宏观经济在内部“攻坚战”与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叠加中,步入一个新阶段。
经济运行步入新阶段
就当前而言,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回落的因素,不仅具有短期周期波动的特性,更具有趋势性下滑的特性,经济增速回落还没有触及底部,“L型触底论”和“新周期论”并不成立。同时,外部环境的质变也说明世界经济结构与秩序已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2018年中国经济运行出现“超预期回缓”的关键。经济外部环境的动荡与冲突的常态化,意味着宏观经济运行步入新阶段,开放战略及其管控模式必须做出调整。
2018年中国经济步入新阶段的核心标志,不仅仅在于各类宏观数据改变了2016年以来的态势,更为重要的是反映在市场情绪的剧烈波动。一是外贸不确定因素增加对市场信心和预期带来了冲击;二是1-10月民营企业投资增速的快速回升,说明民营企业家并没有简单地采取用脚投票的方法;三是上市公司业绩虽有所回落,但股票市场的低迷依然超乎市场主体的预期,A股估值水平已经接近或触及历史底部。这些市场情绪的变化不仅集中体现了市场主体对于当前经济状况的担忧,更为重要的是对未来面临的战略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的疑虑。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各类宏观数据回落和市场情绪变化的背后,隐藏着更为重要的变化,这就是经济的微观基础和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是企业家投资意愿和行为模式开始发生变化;二是消费者在房地产去库存中债务率大幅度上升,消费基础受到削弱。这些微观基础的变化以及主体行为模式的变化,意味着当前很多数据的下滑不是短期波动,而是中期趋势性回落,短期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在短期改变这些微观主体的行为模式。
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虽然总体可控,但债务水平的高筑、盈利能力的下降、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的回旋空间大幅度缩小、未来不确定性的提升以及悲观情绪的蔓延,都决定了不同领域的短板效应将加速显化,局部风险将在房地产市场、汇市、股市、债市以及其他金融市场持续释放。
因此,2018年所面临的经济持续下滑的压力,难以利用短期稳增长政策得到有效缓解,这需要利用新一轮全方位改革开放和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进行化解和对冲。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