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

中国经验为非洲经贸园区建设提供“丰富养料”

2018-06-19 09:22  经济参考报

 眼下,广州东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吕伟东正在为4个月后的一件大事紧张忙碌着。

 在他的统筹下,中国(广东)—乌干达国际产能合作工业园一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9日投产。这将是一个汲取了中国工业发展和污染治理经验、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园区。

 “中国一些地区曾走过‘先开发、后治理’的弯路,我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从一开始就贯彻绿色环保理念,即使投资大幅提升,也在所不惜。”这位中国企业家说。

 工业园一侧,东送集团专门开辟农田,针对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开发各类作物的专用化肥,并在郊区建粪污处理厂产出有机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吕伟东说,这一思路同样得益于中国一些特色园区的建设开发经验。

 近年来,一些非洲国家积极建设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旨在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动力。这一进程中,源自中国的园区发展经验和投资一道,成为其建设与发展的“丰富养料”。

 在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二期项目开发正在进行中。园区开发运营方、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拉伊说,2.24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已入驻50多家企业,大部分已投产运营,雇佣当地员工近五千名。2017年,园区企业年产值已超15亿元人民币,每年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000人。

 目前,园区内日产陶瓷12万平方米的旺康(尼日利亚)陶瓷自贸区公司和另一家日产纸箱60万个的中国企业,已被视为尼日利亚相关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

 “我们借鉴中国特别是广东建设经济开发区的经验,结合当地土地、人力等优势,打造以制造业为主,集物流、研发、会展、生活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朱拉伊说。

 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被全球视为过去40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成果。中非两地人士认为,同样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经验对非洲很多国家而言更具借鉴意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助理霍江涛说,目前中国对非洲各类投资存量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在非洲,中国已建成20多个经济区,并正在筹建更多新型园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与非洲国家进出口增长了12.4%。

 埃塞俄比亚驻广州总领事特法拉·梅莱瑟·达斯塔正在珠三角地区频繁拜访企业和走访各类工业园区。他说,非洲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一些非洲国家在园区建设方面已经感受到“中国经验”的重要价值。

 “到埃塞俄比亚投资的中国企业不断增多。中非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合作空间。”他说。

责任编辑:郭俊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