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

监管不能“一刀切”

2018-08-06 08:54  中国证券报   彭扬 王凯文

随着资管新规细则及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对部分非标业务监管已有所放松,但对于多层嵌套、存在潜在风险的业务与房地产等行业仍然有着严格约束。未来监管必然继续本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原则,因此对非标类业务应该会区别监管。

今年以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呈整体下降趋势。在社融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都属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范围。

监管人士此前强调,目前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滑,主要与各方面加强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有关,比较突出体现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方面。

具体来看,自2017年启动金融去杠杆政策,无论流动性、M2增速如何收缩,社融增速均大于12%,这之间存在明显背离,根本原因在于非标规模的扩张。海通证券研究院统计,2017年新增社融中非标资产占比为16%,而在2016年这一比重仅为6%。由此观之,今年以来非标的收缩对社融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金融严监管常态下,未来非标业务大概率将继续收缩。业内人士预计,今年整体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可能相较去年有所走低。

据长江证券研究所宏观部测算,去杠杆持续推进下,考虑到下半年信托贷款到期规模或在1万亿元左右、委托贷款面临调整的规模或在1-1.5万亿元,非标融资或继续收缩,进而拖累总体融资规模,社融仍有下行压力。中性情景下,预计2018年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在9%左右。

机构人士认为,监管层严格约束非标业务的目的在于防止多层嵌套,从而化解潜在金融风险。同时,有部分非标业务进入实体经济,为支撑实体经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对非标业务的监管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资管新规细则、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正是体现了这一原则,对缓解社会融资规模下降将起到一定作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资管新规细则明确,公募资产管理产品除主要投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上市交易的股票外,还可以适当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缓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降过快以及金融市场压力都将起到明显作用,既增加了社会融资渠道,对流动性也会带来相应改善。

责任编辑:谢玥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