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0日下午,文化传承·丹青力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王赫赫、皋翱双个展在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幕。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并阐释了自己对艺术的探索和观点。其中,王赫赫的展览主题是“守望”,皋翱的展览主题是“他们”。
艺术家王赫赫(中)
王赫赫,1975年生于长春,陕西大荔人。199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水墨人物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美术学(书画比较方向)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专职画家,硕士生导师。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青年画院艺委会副主任。
王赫赫个展“守望”现场
此次展览呈现了王赫赫绘画作品二十余幅,集中在他近年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赴内蒙写生后创作的作品。画家以朴实厚重的笔墨讴歌人民、表现时代、赞美生活。在展岀的作品中有长10米的鸿篇巨制,也有小幅的写生册页。作品以弘阔的精神境界、严谨的造型能力、高超的笔墨功力、充沛的思想情感,体现了画家在写意的写实人物画方面的成就。
王赫赫的现实人物创作,有着学院派扎实的基本功,也在不断地摸索、尝试、与积累中破局而立。展览中展出了他走进生活,走进草原,表现边牧人物与蒙古风情的画作。内蒙大地,风吹草低,冰雪帐篷,豪迈牧民.....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史诗般概括,有的只是对劳动者的质朴、纯真而上升和深发出的“真善美”的感知。
王赫赫个展“守望”现场
田黎明先生在一次访谈中说到:赫赫画的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造型首先是宏大的,笔墨是生活化的,图象是生活化的,画面的气息所传达的仍然是朴素的美感,这种朴素的美是得益于赫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体验的精髓。含素抱朴,为道日损。这就是赫赫在艺术创作当中所坚守的信念,他的这种信念使他的笔墨更加自觉地融入在了现实生活当中,所以他画现实生活的题材、画陕北农民,用干笔干墨、严谨的造型、略有一些夸张,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乡土、浑厚和高远的气象。这样的人物表达方式,不论是从造型、笔墨、图式来讲,仍然呈现了他对朴素的向往,呈现了他对朴素美的一种追求,而这种追求在他所有的作品当中,我们看到了,可以用"精进"两个字来体现。赫赫正是在这种精进的过程当中,找到了他的心性,找到了自己的语境。
王赫赫《弘毅》纸本水墨 190×300cm
《飞雪迎春》纸本水墨 200×200cm
《边巴与马》纸本水墨 100×200cm
《长相守》纸本水墨 100×200cm
《新征程》纸本水墨 200×200cm
艺术家皋翱
皋翱可能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最年轻的画家之一,1986出生于上海,今年33岁。他2010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2014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王玉平。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院专职画家。
皋翱个展“他们”现场
展览“他们”呈现了皋翱2016年以后的近作二十余件,语言还是以具象为主,但表达观念偏当代。展览中即有《90°》、《粉色照见》、《母子》 这样安静的、探索色彩和心灵关系的静物,也有《剧场》类型的场景创作,与其以往所擅长的人物创作拉开了较大差距。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皋翱认为自己是主动想摆脱以往的束缚,寻找一个过渡和蜕变。
皋翱个展“他们”现场
皋翱告诉雅昌艺术网:“在近作中,我的手法更偏当代,弱化作品中的叙事性,同时弱化了色彩和构图,用偏中性、黑白的色彩,稳定、直白的构图将日常平凡的事物展现在观者的视觉中,物体看似聚集实则孤独。不作分析、审判和谴责,用拟人的手法,肃静、忧郁的气氛带领观者从我的眼睛和情感中寻找这个时代的集体情绪、记忆、意识,从而得到了一种真实的思考。”
皋翱平时会搜集各种各样有感觉的素材和图像,有可能会取局部,有可能是整体。“对于它们的理解和运用我并非秉持‘所见非所得’般怀疑的前提,而是常常任其引导、操控、浸染我,因为我明白那其实就是自己带领着自己进入了想要的情绪之中。前期的寻找、取舍、思考比较费时,真正动笔时则喜欢尽量一气呵成,很是痛快。”皋翱说道。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21日。
皋翱《母子》布面油画 80×80cm 2017年
皋翱《粉色照见》布面油画 100x80cm 2018年
皋翱《剧场》布面油画 200×300cm 2017年
皋翱《生命场》布面油画 210×330cm 2018年
皋翱《游乐场》布面油画 100×120cm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