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Bar

【将进酒Bar】南宋灭亡后,他们用生命谱写一首不屈的战歌

2021-12-09 16:00 中国财富网   九公子的散丹   原创

图片

民族存亡之际,我辈奋不顾身的气节,或许不止始于胜利带来的强大昌盛,还有一次次战败背后痛苦压抑的抵抗。南宋在历史上的印记是懦夫、逃避和不堪,史学界有“宋邋遢”之说,但南宋留给我们的远不止于此。

战争的残酷不仅在于对生命的蔑视,更是将已有文明击碎和洗刷的残忍。

不过南宋的第九位皇帝,年仅8岁的赵昺(bǐng)还不明白战争的意义,他只知道自己的家没有了,亲人也散尽了。

自打南宋建立以来,与金国的战争就不曾间断,祖祖辈辈们的忍让和懦弱并没有换来平静。好不容易联合蒙古国灭掉金国,蒙古国那个叫忽必烈的家伙,厌烦了粉饰太平,撕破脸皮,逼迫着苟延残喘的南宋迎来最终一战。

小皇帝没有想过有生之年会身处崖山(今广东新会),皇宫里的亭台楼阁已如前世,身后只有断壁残垣的山崖和惊涛拍岸的汪洋,耳边咆哮着敌军的声声厮杀呐喊。

寒风凛冽,小皇帝在风中凌乱,归途难知。

图片

(来源:摄图网)

右丞相早已被俘,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身旁的左丞相陆秀夫和老师张世杰。

他们二人早已分工,张世杰扛起冲锋重担,以船为墙,将一千多条战船排成一字阵,用绳索连接,企图守住崖山岸边这仅存的希望。

蒙古军队的猛烈进攻,丝毫没被阻挠,他们将装满茅草的小船浇足油,燃起熊熊大火,趁着风势烧尽小船,打倒宋军。

不过张世杰早预想到这点,火光滔滔中,宋军的船身上已涂上了厚厚的湿泥,缚起了长木头,顶住元军的火船。

第一回合,胜负未分。宋军战得胆战心惊,而蒙古军队却是越战越勇。他们见一攻未成,便封锁住了宋朝海上与陆地的交通要道,宋军被困岛上,资源匮乏。

白天黑夜,凄风苦雨。南宋士兵们看不到希望也看不清远方,但为了国家而战,是他们的义务和使命。

这天中午,皓日当空,给寒冷的冬季海边带去了些许温暖的气息,体力不支的南宋士兵们,忽然听到了婉转的乐曲声,他们以为是蒙古军在举办宴会,正准备松一口气,忽然箭雨从四面八方纷纷而至,来不及躲闪,周围的兄弟们已纷纷丧命。

原来竟是蒙古军的支援到了,这音乐正是集合进攻的号角。

霎时间,血色染红了海水,宣告着战争的结局。

宋军输了,但是宋人的骨气还在。陆秀夫眼见败势,郑重地穿上了朝服,随后将小皇帝抱到了船头。

陆秀夫满眼泪水,郑重叩首,“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宋恭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言罢,陆秀夫背起小皇帝,连同南宋的怯懦与屈辱一同坠入了茫茫大海。

谁说他们懦弱?谁说他们逃避?

崖山战役结束后,十余万具尸体飘于海面。他们之中,一些是英勇抵抗的战士,还有一些是以死殉国的勇士。

十万宋人的骨气在这片海上翻滚激荡。

败亡的南宋除了殉国左相,还有一位知名的右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千古名句,也是来自南宋右相文天祥目睹国破人亡时的内心独白。

他唱着过零丁洋,想要以死明志。不过在崖山战役开始的更早之前,为送国书的他已经被俘。

元朝将军为了劝降这位才华横溢的宋人,逼迫他在敌国战船上目睹了皇帝投海、同僚战死的国家灭亡时刻。

人生须臾,从“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的翩翩公子到山河俱灭的破国战俘,文天祥的命运一瞬颠倒,空余一颗铁骨铮铮的爱国心,悲愤又无奈。

图片

(来源:摄图网)

文天祥想死,因为对国家的忠诚,因为骨子里的气节追寻,他一次次以蜉蝣撼树的力量,为心灵寻找解脱之路。

文天祥想得悲壮,但是如此豪迈雄壮的诗篇一出,爱才的忽必烈哪里还舍得他死。

忽必烈对文天祥进行了高强度、高密度的劝降功课,美酒马车、高官厚禄、酷吏严刑,招降样式多种多样,招降时间更是长达三年。

曾经有一度,文天祥提出,降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遁入空门,以道士的身份为忽必烈进行提点。

但那时候,忽必烈又受了小人的蛊惑,拒绝了文天祥的提议,明确只有投降归顺可为。

死是需要勇气的。

大宋已经灭亡,人心已散尽,文天祥的独自抗争某种意义上来说毫无意义。

好死不如赖活着,活下来还有事情可以做,还有人生可以体味。最起码每年春天,还有绿叶新发、花开云落可以体味。

但文天祥不能,当忽必烈失去了耐心的时候,文天祥还是不愿龟缩求全,依然选择了以死明志这种决绝的方式。

以分钟计算思考的死亡,需要的是果敢和头脑发热,但以年月累积召唤的死亡,却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更大的决心。文天祥在一次次自杀的试探中,必定是尝过各种绝望和苦难的滋味。

他在生命的最后,留下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的句子,以死亡的决绝,演绎中国人骨子里的气节和坚韧。

暴力可以消灭肉体,但是永远也无法征服信念。

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坚守到了最后一刻的文天祥,才是这场写进史书的争斗中真正的胜利者。

可以说,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精神领袖。

当国家被吞灭的结局明确时,依然有星星之火散落在各个角落,他们以文天祥的精神号召为信念,坚守着对国家的忠诚。

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不仅仅在于少数领袖人物的引领,也在于无数不知名的小人物的奉献与传承,使得我泱泱大国历百劫而不亡,绵延千年,繁荣昌盛。

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各地纷纷失陷。

所有的希望已经破灭时,还有一座城池在坚持对抗。

四面绝壁,巨大的石块铸成了墙,细小的碎石铺就了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两条小路上下往来,只为阻挡敌人的来袭。

这座城池叫做凌霄城,位于戎州境内(今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与长宁县交界处),是临危受命下的产物,是宋理宗在战争时刻的反抗产物。从建立那天起,凌霄城的使命就是守护。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也没有史书记载下他们的艰难,我们只是知道,凌霄城里的每一个百姓、每一位将士在盼不来转机的情况下,咬牙坚持了9年。

他们不是冰冷的文字记载,也不是断壁残垣中的战斗印记,他们是一群活生生的人,用性命当作赌注,用抗争成全信仰。

当一切结局已经盖棺定论,凌霄城的民众依旧以微弱的力量坚守如初,抵死反抗。

他们的坚守,不再是为了赵氏的皇权,也不是为了一己私欲,只是传承在血脉骨脊中的倔强和不允许屈服的骄傲。

最终,在激战中,元军以30万大军碾压了凌霄城中的几百人。

几百人,无一投降,无一逃跑,他们共同完成了南宋最后一首绝唱。

年轮更转,荒草已经一层又一层覆盖了当初战火的痕迹,或许无人知晓那曾经的硝烟和热血,只有中华民族不灭的精神和文化传承至今。

9年的抗争,一次次的兵戎相见,不论是怎样淡定自若、久战成习,真实的战场必定充满了惨烈与疲乏,残酷氛围怎不令人恐惧。

面对战争和死亡的冰冷,自古善酿的凌霄城军民大碗豪饮,血脉喷张,抒写一曲豪壮悲歌。

彼时,凌霄城所在的戎州生产一种由多种粮食酿造的美酒“姚子雪曲”,醇厚甘美。这种美酒历经时光洗礼,岁月更迭,看尽繁华离乱,物是人非,依然薪火相传至至今。这酒中所蕴藏的内涵已经不止于川人对珍酿的执念,更是百折不挠血性、矢志不渝坚守、竭尽全力极致的体现。

图片

(来源:摄图网)

时光荏苒,凌霄城抗蒙的绝响始终回荡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中,浩气长存。姚子雪曲也经代代匠人的传承与弘扬,成为“集五粮精华而成玉液”的五粮液,酒香绵延至今。

如今,五粮液还积极承担起对凌霄城所在兴文县的定点帮扶工作,以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帮扶等立体式扶贫体系,成功助力兴文县脱贫,与气节之城共酿和美生活。

一座城,一杯酒,一缕忠魂。这里沉淀着华夏历史的如烟往事,回荡着中华民族的不屈气节,凝结着民族精神的气韵悠长。

喝一口五粮美酒,以吾辈之身,致敬前辈之心。


执笔:徐丹宁

统筹:李耀威 闫梅

编辑:吴芃

监制:田欣鑫

责任编辑:闫梅
0

分享到